惠山区社区基本药物目录:1451个品规514个品种其中西药355种,中成药159种。西药共分24大类:详见西药分类目录。主要内容一、抗菌药物的使用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三、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四、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五、降血脂药的使用六、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使用抗感染药物分类青霉素头孢烯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烯类ß-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单环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多肽类抗感染药物其他抗菌药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合成抗细菌药磺胺类呋喃类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合成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作用部位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β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β内酰胺类、β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干扰胞浆膜的功能多黏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唑类:酮康唑、氟康唑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胞嘧啶、甲硝唑、替硝唑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抗病毒药影响核酸代谢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一)毒性反应抗菌药物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延长而增加。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反应等方面。肾毒性大多数经肾脏排泄,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较血中更高。严重肾小管坏死。有的表现免疫反应性间质性肾炎。•氨基糖苷与肾皮质特殊亲和力,皮质中浓度是血中5-20倍;SM>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磺胺类:尿中形成结晶,引起梗阻伴肾病;•RFP:间质性肾炎;•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神经精神系统青霉素脑病:是对脑皮质直接作用发生毒性反应。用药后20-72h,最快8h,迟则9天。细胞外浓度8-10u/ml,可诱发癫痫。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在肾功能不全病人出现惊厥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障,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甲硝唑:共济失调。SIM、INH、EMB:周围神经病变。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亚胺培南:每日4g,可出现惊厥。肝毒性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或过敏反应或影响酶的代谢无味红霉素肝毒性强PEA、INH、RFP肝毒性药物血液系统阿莫西林RFP白细胞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减少SM两性霉素B血小板妥布霉素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胃肠道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局部青霉素:肌注部位硬结形成。红霉素:血栓性静脉炎。其他1、对牙齿的影响:四环素类。2、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3、颅内压升高:婴幼儿应用四环素类。4、不纯制剂的发热反应:两性霉素B。5、心脏的损害:两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青霉素。6、赫氏反应:治疗梅毒。7、戒酒硫样反应:见于头孢菌素,表现Bp上升,心率加快,颜面潮红。(二)变态反应1.过敏休克:青霉素最常见,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也可有III型血清样反应。IV型接触性皮炎。2.药物热:用药后一般7-12天,短者1天,表现驰张或稽留热。表现: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控制,体温下降后再上升;原感染的的发热未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较前更高;发热不能用原感染解释,又无继发感染,一般状况良好;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停药后体温下降或迅速消退。3.感光反应:表现为日光照射后灼伤感,暴露处红、肿、热、痛、水泡。常见: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4.皮疹(三)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细菌受到抵制,而未被抑制者大量繁殖,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被抑制细菌及外来细菌导致二重感染也可称菌群交替。常见致病菌为G-杆菌、真菌、葡萄球菌属。抗生素相关肠炎1.1.不耐酶不耐酶::青霉素青霉素G,G,普青普青,,苄星青苄星青,,青霉素青霉素VV2.2.耐酶耐酶::苯唑西林苯唑西林,,甲氧甲氧,,奈夫奈夫,,氯唑氯唑,,双氯双氯3.3.广谱广谱,,不抗绿脓不抗绿脓::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弗莱莫星弗莱莫星4.4.广谱广谱,,抗绿脓: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