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自幼学琴,师从著名琴师成连,十几年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本领,年纪轻轻就已是出色的演奏家。伯牙琴声表达的高深意境,别说凡夫俗子,就连当朝的大夫雅士都难以理解,几乎无人真正能懂。由于没有能读懂伯牙琴声的知音,没有以琴声印心的挚友,他经常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注译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内基夫人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天下知音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