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我想》作者及工作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天坛中心校潘村小学教材分析1.《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2.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学情分析1.本节教学的评价应侧重学生对儿童诗诵读、体验等。通过指名朗读、合作探究、个体发言等形式。2.五年级学生对儿童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采用自读自悟、小组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深但谈得肤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诵读儿童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诵读儿童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儿童诗《我想》请大家看题目,思考,你想怎样呢?有什么美丽的愿望吗?1、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法指导指名谈自己的想法。生自主学习,朗读诗歌,互教互学。孩子与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可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愿望。自主学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基本信息二、初读诗歌三、熟读诗歌四、品读诗歌五、拓展学习:大声朗读诗歌;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仍然读不好的句子下面画上“”同桌互读诗歌,互教读不好的句子,把能够读好的句子下面的横线擦掉。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指导读难读的句子。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熟读诗歌。2、检查合作效果指名读诗歌。1、师范读诗歌2、指导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指名诵读自己的诗句。总结谈话,引导学生多读诗歌,自己动手写一写。学生读诗歌,并说说自己读不好的句子。小组成员逐个朗读诗歌,互相评一评谁读的最好,让他教大家读一读。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诗歌,没人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再次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情况,并范读,其他学生评价,在范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原因。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自由仿写诗歌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熟读诗歌这个教学目标。,及时反馈,方便老师了解合作效果。师生平等对话。个性化阅读。不仅学习,还要动手写一写。学以致用。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基本信息我想小手脚丫眼睛桃树枝柳树根风筝春的歌唱绿色的帐篷看蓝天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姓名内容成员一成员二成员三成员四1、服从小组长安排,认真朗读,积极发言,主动合作。2、服从小组长安排,能完成学习任务。3、学习被动,不能主动发言,合作能力有待提高。4、合作效果不好,表现后进。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探究、评议等形式学习课文。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仿写诗歌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基本上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然后观察第一、二、三、四小节诗歌在写作形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都是采用“我想把……安(装)在……”这样的句式来写作,然后大家讨论,各自谈自己的想法。经过反复斟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诗歌,而且很多令我感到自愧不如,现列举一段与大家共赏。我想把家安在小溪边,看鱼儿游、蝴蝶飞,闻花香袅袅,听溪水潺潺,叮咚,叮——奏出最美妙的音乐。读到这些诗句,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