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等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思维。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讨论、品读,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1)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阶段目标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搜集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有关的图片资料。2.讲一些有关洛杉矶大地震的故事。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1.听故事。2.预习课文。1.帮助学生感性认识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2.初步了解课文。通过听故事,预习等引起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读文质疑初读感知1.导入课题。2.交待默读课文的要求。3.简要板书学生的疑问。1.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交流初读成果。3.质疑。1.知道《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内容。2.引起学习兴趣。通过读,整体感知了课文,通过质疑,激起学生的兴趣。1探索语言研究交流1.出示研读专题。A、研读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a.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b.思: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B、研读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a.找: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b.思:神情变化的原因2.参与学生的活动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2.以课文为依托,组内交流、讨论。1.能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言行和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句子。2.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发展和提高。体会“军神”交流反馈1.组织学生汇报研读专题A。2.组织学生汇报研读专题B。3.适时点拨。1.研读A专题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2.研读B专题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1.读议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刘伯承的惊人毅力。2.感悟学法。通过交流,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升华情感角色朗读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读好对话部分。2.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评价。3.小结。1.回答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要求。2.选择读书伙伴练习。3.评议。1.根据人物的言行、神情的变化把握好语气。2.升华对“这对父子”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通过读达到情感的共鸣,激起对这对父子敬佩和赞扬的思想感情。2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阶段目标设计意图课后延伸1.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2.你能把搜集到的有关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吗?1.课后收集资料。2.课后开展研读。3.开展讲故事比赛。能运用课内所学,深入开展学习,多方面了解刘伯承。将探究式阅读建立在坚实的课内外沟通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子总会在一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