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 第七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北京课改版VIP免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 第七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1/2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 第七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2/2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实验设计思路: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概括得出的。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发现课本中在浮沉条件这一节,只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理论推导出物体悬浮、下沉、飘浮的条件,而没有用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为了让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浮沉条件,而且能用实验探究出浮沉条件特别是悬浮的物体,浮力和重力相等这一事实。让学生对浮沉条件更易理解和掌握。于是,我想到了,把乒乓球及一些小废旧瓶以及实验室的仪器,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二、实验器材:乒乓球、细线、水、泥沙、胶水、废旧瓶、透明溢水杯、测量筒,塑料桶、测力计。三、实验过程:1、探究物体的下沉条件(1)+9将已做好的在水中会下沉的乒乓球,挂在测力计下端,测出其重力,并记录G1。(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出在水中下沉的乒乓球所受浮力。用测力计测出塑料小桶重量并记录G2;再用溢水杯盛满水,将乒乓球放入溢水杯中,使溢杯中的水从出水口流到测量筒中去,再将水倒入塑料桶中,用测力计测出塑料小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并记录G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即浮力F浮等于G3-G2;比较G1和F浮大小。(3)再将已做好的在水中会下沉的两种不同废旧小瓶,重复上面的实验,再次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所受浮力大小关系。(4)通过三组数据分析得出物体下沉条件。2、探究物体的悬浮条件(1)将已做好的在水中会悬浮的乒乓球,挂在测力计下端,测出其重力,并记录。(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出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所受浮力。并记录。(3)比较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的重力和所学浮力的大小关系。(4)再用已做好的会悬浮的两种不同废旧小瓶,重复上面的实验,再次比较悬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所受浮力大小关系。(5)通过几组数据得出悬浮条件。3、探究物体漂浮条件:(由学生演示探究)(1)用已做好的在水中会漂浮的乒乓球,挂在测力计下端,测出其重力,并记录。(2)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出漂浮在水中的乒乓球所受浮力。并记录。(3)比较漂浮在水中的乒乓球的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4)用已做好的会漂浮的两种不同废旧小瓶,重复上面的实验,再次比较漂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所受浮力大小关系。(5)通过几组数据得出漂浮条件。四、实验记录表格次数物重G1/N桶重G2/N桶和溢水重G3/N浮力F浮/NG1与F浮的大小关系浮沉状况结论五、实验制作方法及说明:学生对浮力及浮沉条件的理解感到很困难,学生一般都知道乒乓球放在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没见过会下沉和悬浮的乒乓,教师用特殊的方法把乒乓球做成下沉的和悬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此节的困惑立即减少。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学生容易忘掉而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记忆更深刻。因此我就想到用实验来验证浮沉条件。先把乒乓挖一个小孔,里面装上质量不同的泥沙,用胶水密封,并带上细钩,使三个乒乓分别能在水中悬浮、下沉、漂浮。以同样的方法制作能在水中悬浮、下沉、漂浮的小瓶,再借助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和测力计进行探究。把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和从受力分析得出的结论作比较。使学生牢记并应用浮沉原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 第七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北京课改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