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说”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2.感受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小小说中独特的作用,学会阅读小小说。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说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师:谈谈近期学习小说的收获。(学生交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二、回顾课文,温故知新三、概读小说把握整体师:小说《一件运动衫》,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生:康威先生和“我”。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小说阅读金钥匙: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生说略。)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分组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5分钟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学生作阐释说明)师: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四、比读小说发现异同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了。(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生: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依。”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依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词?生:“乔依”。师:去掉“乔依”,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依”的结尾段落。)师:没有“乔依”,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依”吗?好多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