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故亏父而自利B.故乱异家以利其家C.欲速则不达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兼爱》课后练习题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B.故不孝不慈亡有C.恶施不孝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答案C解析A项“当”同“尝”,尝试。B项“亡”同“无”,没有。D项“内”同“纳”,“内交”即“结交”。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事:事务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C.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察:观察D.恶施不慈施:实行答案C解析察:考查。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至大夫之相乱家B.恶得不禁恶而劝爱C.常于几成而败之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答案D解析A项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家庭的住所。B项古义:鼓励。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C项古义:几乎(差不多)成功。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D项古今意义都是“孝敬慈爱”。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形容词作动词,彰明焉:怎么弗:不而:连词,表目的以:介词,用答案B解析B项应为“名词的使动用法”。5.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B•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C.故亏父而自利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答案A解析焉:于是。6.阅读下面的语段,补写出最后一句话。《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禽问他的老师墨子:“老师,多说话好不好?”墨子回答说:“多说话有什么好?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着,可是没有人去理会它;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叫两三次,大家就知道天要亮了。所以,。”答案(示例)说话不能以多寡论,应恰到好处7.把下面四句话按适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②墨家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③墨家的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的崩溃。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答案②③④①解析②③写“沉睡的原因”,应在前;④①写“复兴”,应在后。8.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的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儒:道:答案儒: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道:左边(外面)是“走”,右边(里面)是“首”,合起来仿佛是说要“走脑子”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脑中要想透彻,依道而行顺应规律,即“想得开”。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注]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且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是一视同仁,爱无等级。(2)具体答案略。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经典阅读。①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②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