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道管理1数字化管道管理1.1数字化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图数字化管理小组机构图1.2数字化管理小组人员配置在本标段中我公司成立数字化管理小组,由工程技术质量部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任小组长,数字化工程师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数据采集员、材料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数据录入员及其他配合人员组成,小组成员负责数据录入负责管道、地理数据采集等工作。1.3数字化管理小组职责按照数字化建设的技术要求,及时填报数字化系统和物资采办等相关数据,并对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接受业主、监理的监督管理。1.3.1数字化管理小组组长职责小组长是本标段数字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全面负责协调管理数字化管道建设,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对数字化工作全面负责。1.3.2数字化管理小组副组长职责数字化工程师作为副组长负责实施项目数字化管道建设的具体工作;负责项目数字化管道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负责与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协调联系工作;负责审核报表;负责数字化设备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并对数字化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负责。1.3.3数字化管理小组成员职责1.3.3.1数据采集员职责主要负责测量放线、(焊口、阀门、弯头)三维坐标、高程、穿(跨)越出(入)土点、地质特征变化位置、改线线路、地下障碍物、管线标志桩、阴极保护标志桩、阀室等现场数据的采集整理。测量成果应由现场监理审核后上报,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1.3.3.2现场技术员数据采集:主要负责布管、焊接、无损检测、补口补伤、管沟回填、地貌恢复等工作进度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1.3.3.3材料工程师数据采集:主要负责设备、器具、管材、弯头、弯管等施工用料标识信息的采集,如:规格型号、编号、出厂日期、外形尺寸、材质、防腐级别等,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1.3.3.4其他数据采集:对于地面附着物、施工便道、测量放线、扫线、开挖、下沟、回填、水工保护、附属工程、地下障碍物、穿越等,应按数字化数据要求,分桩号拍摄现场照片和影像资料,按要求上报数字化系统存档。1.3.3.5数据录入人员职责负责数据的录入工作,对数字录入的正确性负责,并对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负责。1.4软硬件配备1.4.1软件配置1.4.1.1操作系统Windows10、Windows8;1.4.1.2浏览器IE8.0;1.4.1.3Office2010简体中文版;1.4.1.4P3e/C项目管理软件1.4.2硬件配置1.4.2.1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计算机数量根据信息维护和录入人员的数量而定,原则上每人一机。CPUP42.4G以上内存4G以上64M显卡和VGA显卡支持(1024X768)以上17寸液晶显示器56K调制解调器和10/100M网卡或ADSL调制解调器,同时现场具备宽带上网条件(尽可能利用10/100M网卡连接宽带网络上网,最低不能低于128KADSL拨号上网)。使用10/100M网卡宽带上网时,需配备56K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以便在宽带网络不通时拨号上网,保障施工进度及时上报。不少于500G的磁盘剩余空间。1.4.2.2周边设备备份设备:USB接口可移动硬盘(100G以上)和光盘刻录机,用来定期备份上报的施工数据及刻录光盘上报数据。打印机:A4幅激光打印机。扫描仪:A4幅扫描仪(300dpi分辨率以上),用来将施工期间的各种纸质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存档。照相机:数码相机(800万分辨率、6倍光学变焦以上),用于企业宣传、记录施工各阶段现场情况等,为线路工程宣传提供素材。1.5数据采集1.5.1数据采集原则1.5.1.1数字化管理施工程序:数字化管理程序图1.5.1.2管道设施坐标测量项目经理部在测量作业前,根据设计单位或业主提供的“管道中线成果表”对施工标段内的管道中线桩及固定桩进行踏勘,针对桩位的分布及精度情况编制测量纲要。1.5.1.3坐标系和高程系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按设计提供的基准。1.5.1.4管道中线成果的交接交接后的工作:测量人员应进行实地踏勘,并进行复测工作,以确定管道中线桩及固定点的分布情况、完好情况及精度。当出现精度问题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1.5.1.5施测内容焊口、阀门、弯头、穿(跨)越出(入)土点、地质特征变化位置、阀室、地下障碍物、管线标志桩、阴极保护标志桩等。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