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题《囚绿记》执教顾永烈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说出题目的含义。2、能理解行文脉络,概括主要内容。3、能揣摩有关描写,说出绿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重点与难点能揣摩有关描写,说出绿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疏通生字词;自读文本,做必要的圈点勾画。教学过程板块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一、复习“记”,“文体”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习陆蠡的《囚绿记》,出示《囚绿记》题目。1、师:大家知道“记”是怎样一种文体?2、师由“记事”引出:本文写了什么事?1、学生回忆并回答2、快速浏览课文,理解题目内容。目标:文体记的特点。达成:(小结)1、学生结合刚学习的《岳阳楼记》回答,形成概念:“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主要是记事,有的也有相当分量的抒情和议论。2、《囚绿记》:一次囚住“绿”经历和感受。过渡:这是一次怎样的经历与感受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二、梳理结构,熟悉文章内容,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提问: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来概括。2、文章题为“绿”而不用长春藤,为什么?1、朗读直接写绿的7小节。再读,3,4约5小节2、独立思考。3、小组相互提示4,大组交流。目标:1、课文内容的具体分解。2、结构本文的线索。3、题目的作用老师提示:本文没以常春藤为题而用绿,一是这“绿”文中有具体含义,是作者特殊情感的载体。一个“囚”字,爱之情以特别的动作传出来了。达成:(小结)1、结构内容:忆绿——择绿——爱(赏)绿——囚绿——释绿——念(思)绿。2、线索(1)绿(常春藤)(2)情感(囚)3、表达效果.:纲举目张。过渡:作者“囚”住“绿”,仅仅是喜欢绿色的长春藤么,让我们进入作者的心灵深处,感爱这一“喜爱”真正缘由吧三、品读语言文字“意象“和字里行间深厚情谊,理解“绿”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师: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了作者“欢喜”绿的句段。对这些句段里的关键词作适当的批注。品出这些字词里所饱含的情感,并小组交流你的看法。2、这位“绿友”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发生哪些了变化?请找出文中描写“绿”被“囚”的句段,并对这些描写形象的语句段作批注。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发生改变?4、深情朗读,读出相关句段里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对“绿”深厚的情义。1、学生圈点勾画相关段落。2、独立思考问题。3、小组交流批注。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寓意深刻的句子和段落。目标:1、通过找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句段,理解写法的作用。2、理解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3、感受作者对“绿”等意象的独特的感悟(生命、希望等)。达成:老师提示或示范重点句段。如: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直接明示“绿”的含义,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接把对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情感寄寓在绿色里。对绿的向往与喜爱其实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不得。2、“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说明生命,希望等如眼前的绿一相,并不因为被囚,被拘束而改变,它依旧张扬、依旧因其本来之特性而自然存在。3、“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以鲜活的比喻,强烈表达对“绿”的热切渴望。关于“涸辙的鱼”:这典故的大意是鲋鱼急待斗升之水即可暂且活下来,然人却要到南方引吴越之水来,那时只有到市场的干鱼摊上找它了。庄子这个典故是嘲讽那些不千实事而用空头许诺搪塞人。作者在这里把“涸辙的鱼”盼水化用为自己盼绿,对“绿”的情溢于言表。这里“涸辙的鱼”,与“沙漠里的绿洲”等比喻均有言外之言,谁是鱼,沙漠指什么?绿洲,水又分别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盼望“绿”呢?4、“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5、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以反复的句式,说明“绿”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装饰……装饰……”“比喻……比喻……”等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