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1.明确遗传的物质性。2.了解科学家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重点)3.举例说明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重、难点)一、早期人们对遗传原因的猜测和寻找遗传物质1.早期人们对遗传原因的猜测(1)遗传是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2)对遗传的认识:停留在子女和父母的长相方面。(3)遗传的原因:是“天赋”,是“无法改变的”。2.寻找遗传物质时间科学家理论主要内容1841年达尔文泛生论①生物体各部分结构都会产生代表性微粒;②微粒汇集到生殖器官,形成生殖细胞;③受精卵发育时,各微粒到相应部分发挥作用,发育出与亲代相同的个体1885年魏斯曼种质论①生物体分为种质和体质;②种质可遗传,决定体质,体质不可遗传1865年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决定和传递性状的是遗传因子1903年沃尔特·萨顿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染色体携带遗传因子从亲代传给子代1926年摩尔根基因学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理论的兴起1.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时间人物实验结论早期蛋白质是基因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1944年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思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7年富兰克林·科瑞特烟草花叶病毒拆合实验在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2.遗传信息理论的兴起(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2)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迦莫夫提出三联体密码学说。(3)1959年,克里克认为DNA将遗传信息由细胞核传送到细胞质,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4)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和霍拉纳破解了遗传密码,发现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的形式存在的。判一判(1)动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2)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3)DNA中4种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4)艾弗里和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想一想摩尔根选用果蝇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大,便于观察;②染色体数目少;③生活周期短;④易于饲养,成本低。遗传物质的寻找过程(1)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一种微粒(芽球),它决定所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各种微粒随着血液循环汇集到生殖细胞中。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微粒又不断流到不同的细胞中,控制所在细胞的分化,产生一定的组织器官。(2)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认为:多细胞生物可分为“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是独立的、连续的、能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体质是不连续的、不能产生种质。种质的变异将导致遗传的变异,而环境引起的体质的变异是不连续的。(3)孟德尔指出:决定和传递性状的是遗传因子。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负责传递的,遗传下来的不是性状,而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呈颗粒状,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里单个存在;杂交后的遗传因子仍保持独立,不融为一体,在杂种产生配子时,不同的遗传因子互不影响地彼此分离开来,并被分配到不同的配子里,完整地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未在亲代中出现的性状,仍能在子代中出现。在此基础上,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4)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使用基因一词代表遗传因子。(5)萨顿的遗传染色体学说:染色体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是染色体携带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从亲代传给子代。(6)摩尔根的基因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证明了一条染色体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提出了基因的连锁遗传规律。1.下列不属于孟德尔观点的是()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遗传因子能够传递性状C.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D.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解析:选D。D项观点是由沃尔特·萨顿提出来的,后被摩尔根所证实。2.下列对于萨顿和摩尔根的遗传研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萨顿的遗传染色体学说是在研究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的基础上提出的B.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遗传现象,不仅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