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蝉》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笨拙、煎熬、糟糕、恢复、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等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3、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背诵。开火车背诵战胜困难的名言。二、谈话导入。师出示插图: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生答。师: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他,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苏格拉底演绎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瘸蝉》。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三、检查朗读情况。1、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边读边纠正字音。2、自读课文不熟的地方。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3、男女生读8、9重点段四、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自读课文,复述课文。提示复述的要求: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2、有中心,有条理。3、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苏格拉底观察蝉蜕壳,发现蝉蜕壳很痛苦,所以决定帮助其中一只蝉脱壳,最后自己脱壳的蝉飞走了,得到帮助的那只却成了不能飞的瘸蝉的故事。师总结:当我们在读一篇叙事性文章的时候,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师生共议学文话题。本单元主题为“启智在身边”,回忆我们以前所学哲理性文章,《瘸蝉》一课我们“研究”点什么呢?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议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上一次语文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瘸蝉》这篇课文,而且同学们还试着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了《瘸蝉》这样一个故事。那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二、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1、出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课下我们对中心话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修改修改,补充补充。一会儿我们交流交流。(教师巡视,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可以把发现的精彩回答介绍出来给人启发)2、全班交流。交流时可以参考以下感悟点(1)虫儿痛苦的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抓住“战栗”,“越来越剧烈”等词体会蝉蜕变的痛苦。师适时点拨:蝉的幼虫非常稚嫩,就像婴儿的皮肤,这么娇嫩的身体要从角质的铠甲中钻出来,那要经受多大的痛苦。指导朗读,体会蝉蜕变时所忍受的剧痛。(2)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战栗起来。抓住“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蝉蜕变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法想象的煎熬。抓住“惊心动魄”,“战栗”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这种情景对苏格拉底内心带来的巨大震撼,对蝉的关心、怜爱,他仿佛和虫儿一起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连续几个问句,渲染出了紧张,恐怖,让人心惊胆寒的气氛,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师渲染气氛: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这些景象想起来都会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切肤之痛啊!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3)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出这项工作是这么的艰难?引导学生体会“非常小心”“极其轻柔”这两个词语形象的写出了苏格拉底生怕弄疼蝉的心理,写出了对蝉的怜爱。引导学生从“取、剥、抬、伸、蜕、抽”这些动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极其准确,运用语言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