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第二节欧姆定律教者课时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导:复习提问并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两个重要结论,哪位同学还记得?动:进行新课1.欧姆定律回忆、思考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试着让学生综合在一起表达由旧知识引入,考察落实,并由此过渡到新课(2分钟)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U/R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2.欧姆定律的应用例题1、一个家庭用的灯泡的电阻是1千欧,当其接在家庭电路中时,通过该灯的电流是多少?总结例题1.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让学生说出各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在教师指导下两名学生同时板演,师生讲评。要求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解:I=U/R=220V/1000Ω=0.22A总结让学生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把公式变形,由I=U/R得到R=U/I。然后将电流的单位变成安培,进行计算,同时一名学生板演,师生讲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分钟)体验科学家发现规律的乐趣(5分钟)巩固落实(2分钟)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每讲一题后总结并重点检查前面出现过的(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落:变形练习例题2.有一个灯泡当其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200mA,则该灯的电阻是多少?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并指导纠错落:变形练习:例题3.。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正常发光。要使其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总结提问: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总结后补充:欧姆定律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指的是同一段电路。并强调本堂课出现和解决的问题。3、利用欧姆定律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总阻值将怎样变化?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解:R=U/I=2V/0.2A=10Ω找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上前演练,解:U=IR=0.45A×6.3Ω=2.8V学生总结:电流、电压、电阻的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分组实验(1)将一个定值电阻R与一个灯泡、电源和开关连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2)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刚才的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如何变化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用三个相同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入刚才的电路,重复前面的实验,小灯泡亮问题。并随时发现新问题及时纠正总结。通过讲、练、议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提高。(15分钟)要求学生按解简单电学题目的一般规则解题。解题过程中注意物理量的单位不能丢掉,且单位必须是要求的国际单位,注意将公式变形后再代入数值。(5分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