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一)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三)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有关做人道德修养的格言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二)根据事前的充分准备,介绍孔子的相关知识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三)朗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1.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三省()吾身传()不习乎终身行()之不成人之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浴乎沂()风乎舞雩()喟()然从吾所好()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学生齐读课文。(四)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的什么道理。(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五)布置作业1.试背全文。2.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试背课文。2.评讲课后作业。(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1.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探究的词句摘要:恕、弘毅、道、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而可求也2.学生自主阅读,分组讨论:①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个方面的人生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明确:第一至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第四至八则,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第九至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②课文中的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并用这些成语造句。明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三)积累、拓展1.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在本文论述的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四)教师小结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五)布置作业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