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2.仔细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章结构,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2.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要表达的思想、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学习作者论证的严密性。2.学会利用史料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论据。◆难点:1.学会怎样使自己的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突破:1.将论据分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2.将观点中主要的分歧找出来一一论证,边破边立。教具:课件授课时间:2009-11-17——2009-11-19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1、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谈,说明理由。)(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三国志》中的曹操不同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奸雄”------“英雄”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2、出示课题及作者3、作者简介(认真听讲,记忆)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二、预习(默读课文)字词障碍扫除(学生回答,集体订正)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马南邨(cūn)篡(cuàn)位(wèi)燕(yān)薊(jì)自刎(wěn)诬(wū)害校(jiào)订祠(cí)堂2.解释下列词语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中兴: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造次:匆忙,仓促殊不知:竟不知道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三、课文研读1、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强调要以自己的语言组织复述。)2、解题问:吴汉何尝杀妻?如果改为陈述句应该是什么?明确:吴汉未尝(没有)杀妻。那么吴汉到底有没有杀妻呢?作者如何进行反驳?(先让同学讨论“杀妻”的可能性。)明确:如大义灭亲、夫妻关系紧张、性格暴躁……3、设问句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4、思考探究(设疑,总体感知)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些论据说服力最强?4、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古文的意思。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1)据《后汉书》《吴汉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