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提要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我们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知识提炼结论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想象知识迁移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传统树立责任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学习英模积极进取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