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修辞【考点透视】一、考点梳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方法,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由识别到了运用。二、预测分析:对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主要题型:1.客观选择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是否正确。2.填空表述题,考查对对子和仿写,这类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典型精析】客观选择题:1.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天津市2005年中考试题)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比喻和拟人修辞格的运用。分辨比喻是否运用恰当,主要看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否合适。A中本体是“小草”,喻体是“毯子”,相似点应该有两个:一是宽阔平坦,二是绿色,而题干中用“色彩斑斓”来形容“毯子”是错误的,所以,选A。2.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孝感市2005年中考试题)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偶辞格的掌握情况。根据对偶辞格及对联特点,确定上联应与下联字数相同。上联是“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C项“九百里”对“八百里”不合适,用词重复,故排除。A项“盛世”.D项“尧舜”均不能和上联中的“洞庭”(地名)相对,也排除,所以,只有B项合适。填空表述题:1.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吉林省2005中考试题)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和对名句的积累,不需要严对,宽对即可。看到上联,我们会想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可处来”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陪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芋少一人”两首诗,再研究上联特点,是把“少小离家老大回”和“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句诗巧妙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联系对联知识,上下联字数相等,就可以对出下联“乡音已改是归人”;再宽泛一些,“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毛衰”等亦可。2.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舟山市2005年中考试题)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修辞运用题。做此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又要注意运用修辞,研习题干,就每一个分句而言,要用含“是”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要构成排比句。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美是什么”这一主题而展开。示例: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常见误区】1.混淆一些易混的修辞格,导致不能正确运用。2.没有仔细审题,尤其在仿写题中,有两种修辞的,却忽略掉一种,如舟山市2005年的中考题,按题干要求,应该用暗喻和排比,一部分考生只用了排比。【应考策略】一、须识记每一种修辞格,尤其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二、对易混淆的修辞格加以比较分析,强化记忆。三、熟悉每一种修辞格的运用方式并加以练习,尤其是对对子和仿写题。【基础演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