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要求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根据教研室要求,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1、集体备课卡包括: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学科教学计划表、单元备课---单元集体备课卡、课时备课------课时集体备课。2、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好教学设计文稿,严禁照搬照套,所有教案均需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二次修改(个性展示)。3、撰写字体要求:课题用小四楷体,居中;正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设置为0。页面设置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为2厘米。4、单元备课具体要求: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5、课时备课具体要求:每课备课要求备的是堂课。即要求分课时备,不能有二个或者三个课时连在一起备,每课时要有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过程。(1)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题目。(2)教学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层次性。(3)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需要学生学会和掌握运用的知识点集合。(4)教学难点:是根据所面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5)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中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点体现“高效课堂六环节”流程和“课堂教学五步流程”。(6)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开放性。(7)板书设计:新授课必须要有完整的板书设计。(8)每课一反思,要言之有物,有一定的深度,不泛泛而谈。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对本学期的目标要求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高技术产业,中国的交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课时分配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3课时第二章沿海万里行18课时,第三章陆疆万里行6课时,第四章黄河万里行6课时,第五章长江万里行7课时,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1课时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学科地理年级组八年级成员张兆梅李会永单元内容课时分配共10课时课题一农业3课时课题二工业3课时课题三高技术产业1课时课题四交通运输业3课时单元内容总体分析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区域差异已经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介绍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业、工业、高技术产和交通运输业。这四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例构成、发展过程、水平和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结构、水平和潜力。本章内容是在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过渡到部门地理的学习,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体现国家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既隐含着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与总结,又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是对地理学习目的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内容在后续分省区的学习中,将会有更具体的体现,本章学生感悟的是整体的部门地理,具有总的指导意义。单元教学目标第一节农业,应该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部门、发展成就及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地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