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化学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不能速解装置图评价题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易错典例1】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成员讨论下列Ⅰ、Ⅱ、Ⅲ、Ⅳ四种仪器装置的气体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装置Ⅰ:可以用来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装置Ⅱ: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顺利流下C.装置Ⅲ:不能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D.装置Ⅳ:先从①口进气收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答案】C物质制备和实验设计中的易错点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4.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如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易错典例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甲烷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答案】C不能正确评价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的三角度【易错典例3】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C.用CCl4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答案】C1.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A.B.C.D.【答案】B【解析】A.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选项A错误;B.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选项B正确;C.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选项C错误;D.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选项D错误。答案选B。2.下列各项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将盛有甲烷与氯气混合物的密封试试管内壁上产生油状液滴油状液滴为一氯甲烷管在室温下进行光照B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C加热乙酸、乙醇、浓硫酸的混合液生成了具有果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醇发生了酯化反应D将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未出现明显现象淀粉没有发生水解【答案】C3.为了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进行了如下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检查氢氧化钠溶液出口处无氧气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气体B.反应管内产生的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C.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SO3的存在,此处用Ba(NO3)2溶液也可以检验SO3D.反应管内得到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C以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3↑+SO2↑,所以氧化产物(Fe2O3)和还原产物(S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选项D正确。4.亚硝酸钠(Na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