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三面解读·特征明]政治层面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层面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影视传媒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取得一定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思想层面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第2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运动1.背景政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阶级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新的道路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过程(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斗争形式主要是集会、游行、罢课等。(2)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开始,中心在上海(波及全国),主力为工人,斗争形式是工、学、商的“三罢”斗争。3.初步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3)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地、彻底地、毫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6.意义(1)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建立标志:中共一大(1)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党的中心任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2)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辩]人们对五四运动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五四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北京学生爱国游行示威活动以及后来以上海“六三”运动为代表的全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广义的五四运动,除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爱国游行示威外,还包括此前兴起、此后得到发展的新文化运动。[注]“彻底”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精神。[拓]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民主精神、进步创新精神。[注]①新阶级:无产阶级;②新政党:中国共产党;③新思想:马克思主义;④新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⑤新力量:人民群众;⑥新目标:社会主义。3.早期发展大力开展工人运动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概况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标志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三、国民革命运动1.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合作原因①必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②可能性:孙中山的伟大转变。③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形成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时间:1924年初。②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③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