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的史实。通过识读《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增强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分析能力。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三、自主学习:导入新课: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回答: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教师讲述: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实行新政,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德、意、日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并相互勾结组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问题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1)经济危机的影响(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二战爆发亚洲战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出示相关图片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出示地图,并讲述德国闪击波兰的大致过程思考: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提示: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二战的主战场有:欧洲西线、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3、德军进攻西欧阅读课本,归纳德军进攻西欧的过程:(1)1940年4月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投降;(2)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3)1940年7月10日英国遭猛烈空袭——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坚持抗击德军,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进行直观理解4、德军侵略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和结果展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图片并介绍其史实。材料: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员治愈后重返战场的人数)、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强调: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成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3)意义:反法西斯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起止时间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2)交战双方:德国对苏联(3)结果:苏军打败德军(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展示图片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并介绍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3.1943年9月3日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4.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