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感受小康第1课时我们的小康目标课堂目标导航1.知道我国小康目标的提出,了解小康的内涵。2.理解小康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能珍惜我们今天已达到的小康生活。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要达到的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填一填: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小康的基本标准,在21世纪初又提出了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查一查: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的小康基本标准是什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尔系数50﹪;成人识字率85﹪;人均预期寿命70岁;婴儿死亡率3.1﹪;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电视机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1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课堂导学方案【走进生活】生:学习活动今天,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可以从小康思想在中国的起源和流传导入。2.引导和组织学生认识和理解小康。3.点评,然后小结:可以说,小康是我国人民由来已久的社会理想,它表达的是人们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观点】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三点:1.小康目标的提出。2.小康的内涵。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观点。2.学生交流观点,教师评价和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小贴士:No.1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联系自己和社会的生活实际来探究哦!No.2观点提示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深入体验】生:学习活动再现一个自己经历过的典型的(刻骨铭心的)生活情境(或是由教师提供一个同龄人的典型生活情境),然后认真体验和感悟,并在小组中交流、分享!我的感悟是:师: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他自己经历过的或教师提供的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情境(如以下情境)进行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贴士:情境例示中学生小玲在在博客中表达地对小康生活的憧憬。问题探究: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我梦中的小康是生活、休闲的花园。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优美,住的是二层小楼,还带着小花园。大人会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散步、下棋,孩子在小花园里嬉戏、玩耍。每栋房子都有许多房间,有书房、健身房、客厅等等。我梦中的小康是交流与合作的论坛。学校每星期都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来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上课,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听科学家爷爷和影视界的叔叔阿姨讲他们童年的故事;还可以与美国、伊拉克的小朋友共同呼唤和平,反对战争。我向往蓝天、白云、花园簇拥着的优美的环境,还希望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居住着有文化、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更知道这个美好的小康梦需要我们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梦想成真!对此,你有何感悟?2.“感悟”提示:感悟可结合教材,联系生活,谈谈对小康目标的理解。3.点评,然后小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小康的基本标准,在21世纪初又提出了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学会运用】生:学习活动今后,为了实现我们向往的全面小康生活,我准备这样来做: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