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对核素和同位素概念认识不清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4.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易错典例1】H、D、T可以用来表示()A.同一种原子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C.氢元素D.物理性质相同的氢原子【答案】C不能正确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间关系1.核外电子排布的几种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18个电子;当M层为最外层时,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但实际容纳的电子数一般小于2n2。3.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性质,如钠、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处于同主族,在反应中都易失电子,但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更多,原子半径更大,失去电子的能力更强,金属性更强。【易错典例2】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答案】C对原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准确1.得失电子能力: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一般易失去电子,不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一般易得到电子,不易失去电子。2.还原性与氧化性: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一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一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3.稳定性:最外层如果不是8电子结构,一般稳定性较弱;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一般稳定性较强。4.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5.误认为得电子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易错典例3】元素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等方面。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B.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均等于其族序数C.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与元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其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也越弱【答案】C【解析】A项,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有阳离子、阴离子,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均比同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大,错误;B项,氧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错误;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有关,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正确;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但其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不一定越弱,如非金属性Cl>S,酸性HCl>H2S,错误。不能正确地运用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易错典例4】两种元素原子X和Y,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Y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氮原子C.氮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答案】D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不会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方式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存在举例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aCl、KCl、MgCl2、CaCl2、ZnSO4、NaOH等(1)非金属单质,如H2、O2等;(2)共价化合物,如HCl、CO2、CH4等;(3)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等【易错典例1】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A.一定是离子键B.一定是共价键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H或其它碱金属,它与卤素原子结合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判断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常见易错问题1.误认为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实际上可能还有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