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通过都江堰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复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哪些?出示复习问题,观察学生复习情况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重点关注复习不认真的学生研习一、鉄农具和牛耕使用1、鉄农具2、牛耕1、我国何时出现铁农具?何时扩大?2、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何时?何时推广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作用?出示曾讲过的生产工具和铁质农具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铁农具的优越性,理解其推广的原因,明确这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辨认图片,认识铁农具的优越性,理解其推广的原因。利用生产工具变化的图片,强调同类知识的前后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二、都江堰1、都江堰是何时、哪国、谁修建的?地点?2、都江堰修建起到怎样的作用?1、展示都江堰的图片,播放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2、出示后人赞颂李冰的诗句。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能播放视频的班级,引领学生参看地图册16页图片及文字说明,教师拓展性精讲。三、商鞅变法1、背景2、内容3、作用四、封建社会的形成1、时间2、原因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2、我国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教师讲授1、联系分封制,精讲春秋以来随着私田的出现阶级关系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变法背景。2、出示商鞅变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内容认识作用。3、讲述封建社会的形成。1、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体会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2、假如你是商鞅,会用什么观点说服秦孝公和守旧派?商鞅之死说明什么?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注意运用前后联系的学习方法,联系齐桓公,晋文公的改革及我国现在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适当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精习见学案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检测与运用问题板书设计7、大变革的时代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出现各国变法封建制度牛耕的推广私田封建剥削方式(商鞅变法)确立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地主农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