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课本上是这样来定义“经济全球化”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对于教材的这一阐述,学生理解起来显得抽象,对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还缺乏具体的认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事例,列举材料等方式拉近与“经济全球化”的距离,帮助学生能更感性的,具体地来认识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1.出示图片用生活中的事例感触经济全球化。中国在世界著名的品牌外国的品牌商品在中国销售,中国的商品也进入了世界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这些图片跟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实际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所以通过这些图片能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随处可以感触到经济全球化的气息。2.出示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和表现。材料一: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至1974年128亿美元1989年1900亿美元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从1989年到2001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6.1%,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5个百分点;世界货物贸易额增长1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增长2.8倍.3、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当今每天有2000—5000亿美元的资本在世界游荡,一年累计达560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倍。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资本全球化第一,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第二,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韩国内存条美国微软操作系统中国主板模具及组装美国酷睿双核处理器台湾液晶屏联想电脑是怎样炼成的生产活动全球化材料三: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一万六千多个公司生产。生产活动全球化通过以上材料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应该有了比较直观和全面的认识,这时候教师再总结一下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下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生产活动全球化了,商品和消费活动全球化了。各国经济依赖性联系性越来越加强,世界经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出示材料引领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利弊双存的“双刃剑”。1.利用课本上已有材料,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利”之所在。双方可以通过进行经济合作。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经济共同发展2.补充文字材料,播放视频资料,教师引领,小组讨论概括经济全球化“弊”之所在。材料解读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其中发达国家……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60%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危机随之蔓延至中国的香港及台湾地区,进而波及日本、韩国,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笑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材料一:部分国家的千人汽车拥有量的数据图,演示汽车产业收益分布图。展示名言:富人分到的是蛋糕,穷人分到的只是一些面包屑。材料二:1999年,世界上最大的三位亿万富翁的资产超过了最不发达国家六亿人口的国内产生总值,也就是说三个人的财富等于六亿人的GDP.材料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1994年的62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在1992年有36个,1997年有42个,2001年升为到48个。【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后回答:贫富差距在逐步加大,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教师再指出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他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