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节水圈(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复习1】教师画板图。请学生贴上吹塑纸箭头符号,以完成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解释所贴箭头的含义。【复习2】提问上一节课留的思考题。学生回答:(1)海陆循环画成单向,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教师予以适当的讲解)【导入新课】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地运动更新着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水资源的总量是稳定不变的呢?比如,我们以北京市为例,我们如何衡量本市各年水资源的变化呢?(停顿)好,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本市水资源的变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应考虑一年中新增的水资源和减少的水资源。【进一步引导】非常好。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可引起水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呢?学生讨论回答:引起水资源增加的因素有本区的大气降水、地表和地下流入本区的水资源;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因素有本区的蒸发、地表和地下流出本区的水资源。【再引导】那么,请同学们给出一个计算本区水资源变化量的公式。学生写出:水资源的变化量=|降水量+流入量-蒸发量-流出量|1请问同学们,设计这个公式的依据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概括】现在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结论,也是水文学家们给出的一个重要原理——水平衡原理。【板书】三、水平衡原理【引申】刚才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地区,如果将其扩大到一条外流河的整个流域,那么就没有的流入,公式即可变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如果是一条内流河的流域,那又如何呢?是的,这次还得去掉径流量。【练习】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03页全球水平衡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海洋、陆地外流区域、陆地内流区域、全球的水资源变化量。(答案约为0)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从多年平均的角度来看,全球及各地水资源量是基本稳定的。【联系实际】前面我们主要探讨的是自然界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情况,那么,我们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对水循环和水平衡有什么影响呢,请举例说明,并运用刚学习到的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原理进行评价。【板书】四、人类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学生讨论。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会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人类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的拦蓄、灌溉、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跨流域调水、对森林的砍伐、减小湖泊面积、开发沼泽等。人类的这些影响对于水资源来讲大都是弊利并存,有的甚至是弊远大于利。因此,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和适度,否则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结全节】板书设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一、水圈二、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循环内陆循环2三、水平衡原理一、人类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作业:填充图册P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