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三节“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土耳其简史:土耳其发源地是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7世纪东、西突厥被唐所灭。8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他们所定居的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中心,被成为文明的摇篮。13世纪建立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帝国,15,16世纪进入鼎盛期,版图扩及欧,亚,非三洲.16世纪末开始衰落.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战胜外来侵略军,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总统.1924年3月,废除了奥斯曼哈里发(前伊斯兰教领导人君主)的王位.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扩张及衰落知识概览:①建立:13世纪末,一个突厥人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国家名称——奥斯曼土耳其.②政权特点:军事封建帝国③国教:伊斯兰教④都城:伊斯坦布尔即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攻占)⑤影响:16世纪,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臻于鼎盛.⑥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⑦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⑧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⑨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⑩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国徽:图案为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寓意与国旗相同.有时将月和星置于一个红色椭圆形中,其上方写着"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Ankara)独立日:10月29日(1923年)共和国日:10月29日(1923年)由国父凯末尔于1923年10月29日成立,并订此日为国庆节,土耳其为世界上唯一全国99%信仰伊斯兰教,却实行内阁制、政教分离的国家,是亚洲第三大民主共和国。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用心爱心专心本课主线:凯末尔的重要政治活动一战前:民族意识和变革图强思想的萌发一战期间:领导取得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胜利一战后:率领土耳其走上民族独立和自由之路成立共和国建国后:凯末尔改革(世俗化改革)一、独立之路1、成长历程(10出生:1881年,出生在巴尔干半岛萨罗尼加(今希腊境内),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之下;(2)后来,父亲把凯末尔送到一家新式小学读书(3)父亲早逝后,投奔乡下的亲戚家,艰难度日(4)14岁,考入陆军预备学校,接受职业的军事教育;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因传播新思想,遭到放逐式派遣——认清社会现状,萌发了民族意识和变革图强的思想.(5)在大马士革服役期间,组建”祖国与自由协会”,投入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2、军界崭露头角(指挥达达尼尔海峡战役)(1)、背景:一战爆发时,土耳其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作战。(2)、经过:凯末尔率领第19师,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击退英军进攻,为奥斯曼帝国赢得了唯一的胜利。(3)、评价:充分显示凯末尔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凯末尔被誉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3、领导土耳其民族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