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主体性教学设计江西赣州一中郭怡一、教学设计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主体性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系列课内外活动——“生态调查”、“与你分享”、“我最重要”、“绿色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该节是全章的重点,因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最主要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后4节内容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例是池塘生态系统,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缺乏感性认识。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成份,这些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成系统的组成(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能力目标(1)通过水池生态调查,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通过“与你分享”、“我最重要”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文字,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绿色生活”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创新意识。(4)通过对教材插图的分析、理解、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与你分享”活动和“我看‘放生’”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2)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四、教学素材、媒体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特点,素材选择宜简单,并尽可能取自学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选择微机的PPT和实物展台。教学素材媒体应用情况表知识点媒体(素材)表现类型媒体(素材)内容资料来源媒体(素材)应用引入课题实物展台调查报告学生自制展示各组设计、填写的实验报告,便于学生比较、评判生态系统范围实物展台学生风景照片学生自备欣赏自然风景,展示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PPT课件池塘生态系统图解教材插图展示图解,供学生观察分析食物链剪贴图草原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学生自制学生自己动手,印象深刻食物网PPT课件陆地生态系教材插图展示图解,供学生感统的食物网知,理解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展示生态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学生进行“与你分享”活动,展示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照片资料↓展示池塘生态系统,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学生分组充当四种成分进行“我最重要”辩论赛↓教师组织指导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学生在黑板上拼贴食物链,食物网示意图↓展示分析草、鼠、狐数量变化,学生总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我看‘放生’”讨论↓学生进行“绿色生活”宣传活动,教师布置新研究课题2、教学过程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准备1、提出调查课题:赣州一中生物园水池生物种类调查。①指导学生实地考察②提供实验室和器材③提出调查报告要求2、提出“与你分享”活动要求3、指导制作剪贴图1、分4小组进行生态调查①取水样、测水温、测PH②镜检水样③自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有条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旅游风景照片准备与同学们分享。3、部分学生绘制剪贴图。“让学生动一动”,鼓励学生深入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去学习、探索和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导入新课实物展台展示各组调查报告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一个水池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质疑“让学生想一想”,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习。一、生态系统的范围。以水池生物种类调查表为例讲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讨论:水池的什么是生态系统。培养学生以点到面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组织“与你分享”活动,指导学生辨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