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课《图片的采集》的课后反思一、关于内容的选择本节课经过了多番思考,最后选择了三个主题来讲。就课本内容而言,讲图片的采集主要是多采集的途径上来讲,即从哪些途径可以采集到图片,分别从网络、扫描仪、数码相机、图库从途径上来讲,其侧重点则在于对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的原理简介、使用指导。但我认为,在现实条件下,数码相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相当熟悉了,再说多余而扫描仪则基本用不上,况且作为一种硬件工具的使用,如果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亲手操作的机会,泛泛而谈效果也不好,而图库这个概念由于网络的发展,专业图库网站的涌现通过图库的图片采集与网络采集已无区别。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对图片的网络采集上,而把“采集途径”一带而过。因为,在现在条件下,学生不论在完成什么作品,采集图片素材的主要来源和途径都只能是通过网络,对网络图片采集从思想方法到操作技巧的掌握,是有效地提高素材采集效率、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二、关于内容的处理本课的内容处理比较困难,因为不论从课本内容还是从参考资料上看,“图片采集”的内容如果除去对硬件的介绍外,几乎没什么好讲,大家都觉得从网络上下载图片是一件很容易的操作,无甚新意!因此,如何突破教材内容,是本课的思考点。事实上,我也希望通过本课作两方面的探索,一是对教材内容的限定突破,即尽量不按教材的思路来选择内容,二是对内容的教学模式的突破,试图改变信息技术“教师指导操作——学生实践操作”这样的“技术操作指导”课堂模式来上课,而是尽量淡化技术技巧的讲解,从思想方法的提炼来提升学生对技术技巧的认识与掌握,极力拓宽学生的信息视野。比如:从网络上下载一张图片是所有人都掌握了的方法,但在多个网页上指下载多张图片的高效率方法却不一定会,我精心选择“多网页的多图采集”作为新知识的起点,消除学生“图片采集很容易”的印象,从而建立实现同一个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的观念,这种通过采集图片链接地址的办法来指采集图片,由于要借助如excel等工具来处理代码,也是一次知识综合运用的历练。但整节课的设计不是停留在对“多图采集”的操作技巧的传授上,而是从这种方法上提炼出对信息的聚合的相思方法,通过“多图采集”方法的扩展,实际上就是搜索引擎的思想方法,这样就把“多图采集”的方法上升到“信息聚合”的思想上来,让学生从一种操作方法中看到了其中的思想方法,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将会发现有无限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样就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课堂避免了“操作课”的俗套。接着,课堂引进对“网络图片采集”应该注意的问题的讨论,旨在让学生在信息采集的时候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图片版权与知识产权,做一个高雅的“采图人”,这企图让学生了解信息采集时是有一些底线的,从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角度养成一个文明的网络资源使用者。最后,从图片的保存方式引入学生对Web2.0的了解,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Web2.0时代信息的保存与传输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内容过多,尤其是第二个教学环节关于“图片水印”的问题,展开过多,其实只需要对国内处新闻网站的新闻图片对比,得出国内网络图片的使用问题较多的结论,提出希望学生能自觉遵守就可以了。2.第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能过于紧凑,事实上实践环节不少学生不能掌握。三、教学过程的处理为了让学生对上述三方面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本课设计了三个学生实践环节,从效果来看,都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但在实际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所用的时间比设计时的预计多了一些,可见在操作技能的掌握方面还是欠缺。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改进的:1实践环节的设计略嫌简单,最好是把问题设计成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的引导下,学生可能完成得更好。2.师生互动环节没有设计好,课堂气氛较沉闷。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尽管与自己的理想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收获巨大,对以后的继续探索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