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我们维护正义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政、史、地组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和程序;实施正义行为,尊重人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理解正义与社会制度、社会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努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遵守正义的行为规范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必然要求的信念,懂得区分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培养通过思考去发现、探究正义与社会规则、社会公平的关系的能力,懂得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二、教学重点:1.理解正义的基本内涵。2.认识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正义制度”的认识。四、教学方法:情景感受、个案研讨、思维探究等。五、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情境感受-----------发现正义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目的1、提前划分学习小组,以便开展竞赛方式的兴趣学习。2、准备素材图片1、老师引导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老师总结升华1、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社会正义。活动过程:师: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第107页,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讨论:图片反映了什么?(学生迅速看图并在小组内得出结论,略)师:很好。任长霞的事迹,残疾人法律援助巾心,司法部举办的“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都体现了维护社会正义的主题。社会公乎需要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支撑,而正义的社会制度又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这样,才能使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正义、又应当怎样维护正义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新的学习。二、学习新课:(一、走进正义)活动二观点辨析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目的老师课前准备相关事例1、学生辨析2、学生发言3、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现象是不是正义的,让学生初步感知正义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懂得区分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理解生活巾的道德习惯、规章制度、法律制度都与正义相关。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中的一些行为、现象是不是正义的。区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理解生活中的道德习惯、规章制度、法律制度都与正义有关。请同学们辨析以下做法哪些属于道德范畴、哪些属于规章制度的范畴,哪些属于法律范畴的行为;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不正义的。(多媒体显示)【1、见义勇为的行为。(道德、正义)2、某人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法律、正义)3、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把同学“教训”了一顿。(法律、非正义)4、自觉遵守课堂秩序。(道德、学校制度、正义)5、检到100元钱,却只交给警察50元。(道德、法律、非正义)6、小明制止同桌给其他同学起外号。(道德、正义)7、邻居拒不赡养自己的父母。(道德、法律、非正义)8、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和犯下的罪行。(道德、非正义)】二、得出结论:凡是遵守道德、规章、法律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规章、法律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道德、规章、法律组成了社会的正义制度。三、引申升华。师: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失去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社会就会混乱。所以,企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他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活动三个案研讨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目的收集任长霞执政为民的事迹;将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1、材料阅读2、材料辨析3、老师小结理解正义的制度能够保障社会公平,懂得社会制度的执行者能够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约束不遵守社会规则的社会成员和惩治不正义行为,确保社会公平。活动过程一、材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