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高一地理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地、美丽的江南茶园)。请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地表形态有何特点?生地表有千姿百态的地形,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本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推进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媒体显示: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风力侵蚀形成雅丹生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师地表形态为什么是不断变化的?板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并完成表格。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生阅读教材并合作填表。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请同学们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生内力作用。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让我们先来探讨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师(多媒体展示)播放喜马拉雅山形成的模拟动画。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的解释很多,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学说是板块学说。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投影:六大板块示意图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一一指出,带学生在图上查找各板块的名称和范围)师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活动”问题1、2,同时请同学们总结有何疑问之处。2生分A、B、C三组讨论并总结。问题落实(学生代表回答)1题:(A组回答)(1)印度洋板块向东北移动、亚欧板块向西南方向移动。(2)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3)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师你们的结论很正确,只因板块的这种运动才使地表形态发生海陆的变迁,所以科学家才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2题:(B组回答)(1)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向西南方向运动,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3)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交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师(再次展示板块示意图并指图讲解,突破难点)从图中可见,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两种:“→︱←”“←︱→”,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箭头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请看图,当生长边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