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的戏曲教学建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有三个高潮时期,分别是戏曲初兴时期,以元杂剧为代表;第二个高峰期,以明清传奇为代表;地方戏高度繁荣时期,以京剧为代表。本课教材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戏曲史上有代表性的这三个剧种:元杂剧、明传奇和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增强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本课重点是关汉卿和《窦娥冤》;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难点是昆曲的形成。学习本课,要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和杂剧的产生与兴衰,掌握元杂剧的特点、价值和关汉卿的成就;了解明传奇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昆曲的价值和汤显祖的成就;掌握京剧形成的背景条件和京剧在题材、表演、伴奏等方面的特色。独立试航(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合作探讨”)问题导读⒈唐朝时产生了“”。这种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叫“”,一叫“”,表演时一机智,一故作痴呆愚蠢。2.元杂剧一本戏一般分为。角色分为、、净等,由一人主唱,其他人道白。3.元杂剧成就最高的是,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以最为知名。还有王实甫的、纪君祥的、的《汉宫秋》、白朴的、郑光祖的等。“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4.宋元时期,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了,到明代发展为,在民间广泛流行。年间,传奇的演唱便形成昆曲一统的局面。5.汤显祖的。描写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女性杜丽娘,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孔尚任的。描写了江南名士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史实。6.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加入徽班演出,形成“”的局面。徽汉艺人不断吸收昆曲、秦腔和其他民间戏曲的唱腔,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清末,走向成熟。7.京剧以为艺术手段。音乐以和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旦、净、四大行当。勾画脸谱,浓妆重彩。京剧表演时,一招一式均有定规,通常称为“”。8.号称“老生前三杰”之一的,早在道光年间即已成名。位居“老生前三杰”之首的,演了许多忠勇爱国的历史名人,还大力培养后辈人才,其弟子成为谭派创始人。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他们都曾得到过程长庚的指点。关键信息⒈参军戏参军苍鹘⒉四折(少部分剧目多于四折)一楔子旦末旦或末⒊关汉卿《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马致远《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白朴⒋南戏传奇嘉靖⒌《牡丹亭》《桃花扇》⒍徽汉合流京剧京剧⒎唱、念、做、打西皮二黄生丑净、丑生、旦程式⒏余三胜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我发现的问题:用心爱心专心合作探讨(师生互动,点拨解疑,共同学习,轻松又愉快。这可是新课标的理念哟!)主干知识⒈元杂剧⑴元杂剧的形成①夏朝就开始有类似戏剧的娱乐活动。戏剧演员称为“倡优”。②春秋战国时,有些正直演员常借演戏给统治者提出讽谏。③唐朝时产生了“参军戏”。这种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叫“参军”,一叫“苍鹘”,表演时一机智,一故作痴呆愚蠢。④宋金时期,一种比较成熟的“杂剧”终于形成。这种杂剧把先前的滑稽、歌舞、说唱和角抵等多种舞台艺术综合到一起,形成为一种专为演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⑤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形式。⑵元杂剧的形式一本戏一般分为四折(少部分剧目多于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楔子起贯穿线索、衔接剧情的作用,类似现代戏曲的过场戏。⑶元杂剧的角色角色分为旦、末、净等,由旦或末一人主唱,其他人道白。⑷元杂剧的著名作家和作品①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以《窦娥冤》最为知名。②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③“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⒉明传奇⑴名传奇的兴起①宋元时期,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了南戏,到明代发展为传奇,在民间广泛流行。②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地域色彩不同的各种声腔。其中,以戈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的影响最大。③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