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师寄语: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学习目标: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等基础历史知识。2、通过讲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全面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增强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从两次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2、难点: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的评价、苏联的解体。三、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填充基础知识(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措施:在()()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并未改变().结果:1964年()被迫下台,没有改变过去僵化的局面。(二)戈尔巴乔夫改革目的:改变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措施:首先把()作为重点,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转变为(),国家权力分散。(三)八一九事件及苏联的解体过程:1991年----月-----日,由八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发生政变,试图使()。结果:失败。影响:()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控制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年底,苏联解体。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1)“斯大林模式”有哪些严重的弊端?它与本课所学的两次改革有何内在联系?(2)苏联的起止时间、历经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最终仍走向了解体,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3、点击中考(江西中考)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参考答案:C(扬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1分)(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分)(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1分)(4)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2分)[参考答案](1)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把资本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3)斯大林模式(4)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4、达标测试(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是()A戈尔巴乔夫B叶利钦C赫鲁晓夫D勒列日涅夫(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A由一党制变为两党制B由两党制变为一党制C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D由多党制转变为一党制(3)、苏联成立的时间及解体的时间分别是()A19211989B19221990C19221991D19211991(4)、导致苏联解体最主要、最直接的人物是A.叶利钦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5)、1991尼娜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6)、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7)、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经济制度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⑻、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