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第2—6页,按照导学案“预习自测”,梳理基础知识,用红笔在教材上勾画出相关知识,并独立思考完成预习自测题。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并填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教材助读隋——隋文帝——统一全国政治、经济改革——“开皇之治”奠繁荣与开放定的社会基础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贞观之治”预习自测(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隋朝,定都,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他于年派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后,勤勉治国,锐意改革,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618年残暴的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太原留守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三)“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李世民就是,他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推行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使唐朝出现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2.重用能臣是国家兴盛的原因之一。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谏臣是,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大臣分别是、。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负责审议的是省,负责决策的是省,在省之下设六部。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预习自测题1.隋文帝的年号是()A.开皇B.武德C.贞观D.大业2.隋朝和唐朝均建都()A.长安B.洛阳C.晋阳D.江都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2、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有哪些?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探究问题二: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当堂检测1.隋朝军队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B.589年C.626年D.618年2.隋文帝时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3.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A.秦朝B.汉朝C.晋朝D.唐朝4.下列对隋朝与秦朝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短命王朝B.都城都在长安C.都因暴政而亡D.都是统一王朝5.隋文帝的最大业绩是()A.建立隋朝,定都长安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改革行政机构,重视选拔人才D.减轻赋税徭役,大力发展农业6.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轻徭薄赋②改革行政机构③虚心纳谏④重视选拔人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课后反思课后训练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