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课题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肺活量”三部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4)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观察和演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3)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情分析本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方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教法与学法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器材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呼吸系统模型、人体模型、猪肺、四样解剖器、放大镜、呼吸系统演示模型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播放视屏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登山运动员登山、潜水员潜水携带氧气瓶画面,平提出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2、登山运动员登山、潜水员潜水为什么携带氧气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体会到无处不在生物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质疑,紧紧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新课讲授一、呼吸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①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③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设问: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4、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说话?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设问:1、肺的功能是什么?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学生活动:2: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等能力。新课讲授二、呼吸运动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学生活动3:体验与思考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学生活动4:体验与思考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先让学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