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VIP免费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_第1页
1/3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_第2页
2/3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_第3页
3/3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1/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学习重点】西晋的兴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晋的兴亡”。第二部分为“北方各族的内迁”。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灭________。________,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帝。________,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二)知识点二: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三)知识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__,总称为“________”。________,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____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三、新知学习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内迁各族中哪个少数民族在4世纪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四、巩固练习1.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3/3C.①③D.②④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刘元海载记》(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