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三个层次,概述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教学重点:说出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三个层次。教学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课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相关游戏设计2.给学生们编号、分组。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世界生物多样性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用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教育。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抓住“多样性的意义”这个必须掌握的常识,而且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去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总之,按照“引导—点拨—自得(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的步骤,让学生在轻松中步入知识的殿堂,在好奇心和表现欲的作用下,加上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己感到知识的匮乏,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去合作,自主去探究,大胆拓展实践,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即:“感性—理性—感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而且增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课堂实录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张海报。(出示海报)从整体看,这是什么形状?从细节看这个形状是由什么组成的?(用希沃中的放大镜功能)这是一张宣传什么的海报?生:从整体看是一颗心形,从细节看这颗心是由许多生物组成的,是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海报。师:对,这是一张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海报。联合国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的多样性到底重要在哪里呢?为什么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板书标题: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一张宣传海报,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进入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课题,同进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生物种类多样性师:自然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吧!(播放一段动物世界里的视频)师:是谁使得自然界这么的生机勃勃呢?生:各种生物。设计意图:整体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师:对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使得自然界这么的生机勃勃,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呢?生:有斑马,狮子,大象,大树师: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种生物。那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吗?生:我猜有几万种。师:科学家们认为,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实际在500万到1亿种之间,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但人类已经标识了其中的175万,如果说世界上的生物是一桶水,我们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可见生物的种类是多样的,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层次。(板书:生物种类多样性)师:那么,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相比较,又有什么特点呢?(展示教材资料分析中的图表)师:表中的生物类群从分类上来说,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生:动物和植物。师:表中我国已知生物类群哪类最多?哪类最少?生:被子植物最多,裸子植物最少。师:表中我国哪一类群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大?生:裸子植物占的百分比最大。师:所以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