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一)制作人:刘喜英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二、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三、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四、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3、初读课文,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A级)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2、再读前两段,整理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为(1)君为我呼入。(2)若属皆且为所虏。(3)何辞为。(4)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6)使子婴为相。因(1)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之(1)吾得兄事之(2)切而啖之(3)为之奈何(4)珍宝尽有之(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今日之事何如(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沛公居山东时5、亡去不义6、范增说项羽曰7、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四)、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类型,解释(B级)1、沛公军()霸上。2、沛公左司马使人言()项羽曰:……3、沛公欲王()关中。4、不可不语()。5、吾得兄事()之。6、素善()留侯张良。7、项伯杀人,臣活之()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此其志不在小()(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B级)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欲呼张良与俱去。4、奉厄酒为寿。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孰与君少长?7、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8、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六)、翻译下面句子。(C级)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七)、口头翻译文章第一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