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②第二次读课文。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