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生动的语言。2、学习运用借景抒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想象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蓬勃向上、以积极态度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借景抒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教法学法:朗读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雪是春雨的亲姐妹,她把生命融进了土地,滋润着返青的禾苗、迎春的花儿,它也引发了无数文人的遐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苦寒的边塞之地,雪带给诗人春天般的欣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诗人孤傲地独钓着一江寒雪。那么,鲁迅笔下的“雪”又有怎样的独特意蕴,寄托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板书课题)二、读课文,女生读1-3段,男生读4-6段(边读边思考)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1、本文描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用原文回答)1-3段描写江南的雪,4-6段描写的是朔方的雪。2、快速阅读1—3自然段,勾画出文中作者用来描写江南雪景的句子,想一想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独立完成)抽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投影展示图片,要求学生们读出图片上的文字。再抽学生说自己总结出了江南的雪的特点。滋润美艳、生机勃勃、易于消释3、作者写江南的雪景,并不是只描绘了雪,那么我们再读第1段,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写出江南雪景的特点的?先直接点明“滋润美艳”,再用了两个比喻句,接着用一系列的景物和雪中人物的活动来侧面烘托。4、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江南的雪景被作者写得很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透露着生机蕴藏着生命,但这样美丽的事物却不能长久保持,这其中体现了作者对江南雪景的无比喜爱和深深的惋惜。欣赏完了江南的雪景,我们又一起来看看北方的雪景吧,在鲁迅先生当时所生活的北京,下了一场怎样的雪呢?速读4—6自然段,勾画文中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总结一下北方的雪的特点。(小组合作,仿照对江南雪景的分析,自主分析北方雪景的特点和写法)5、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奋飞6、现在,我们欣赏完了鲁迅先生笔下两幅截然不同的雪景,你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北方的雪?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回答。(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形成辩驳气氛)7、那么,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文中那个关键词能看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倾向?更喜爱北方的雪但是8、为什么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呢?他仅仅是在写雪吗?(分小组讨论,要求记录答案,再交流)引导:北方空旷寂寞,荒凉寒冷,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雪不是臣服、顺从,更不是沉沦,而是在寒风中蓬勃的奋飞,旋转升腾,与凛冽的北风搏斗,这是有着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雪。作者赋予北方的雪这样的品质,也正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样极力歌颂北方的雪呢?(加入背景介绍)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所钟爱的坚强不屈,充满斗志的北方的雪吧!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男: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合:旋转、升腾。男:在无边的旷野上。女:在凛冽的天宇下。合: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男:是死掉的雨,合:是雨的精魂!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北方的雪那样,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做一个坚强的人。四、品味语言,深入鉴赏1、本文借江南的雪表达了对江南雪景的喜爱,借北方的雪歌颂了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