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一个核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1.阶段特征、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1)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19世(1)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纪末20世纪初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20世纪三四十年代(1)侵略方式: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2)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1)政治: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2.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4)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二、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