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高一生物《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新人教版教师寄语: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在归纳中提升能力!【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研究的仅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如同时研究多对相对性状,那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何规律呢?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及其结果:阅读课本P9图1-7(2)数据分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显现出性状;在杂种后代中,除出现的个体外,还出现了的个体。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绿=②粒形:圆/皱=结论:1)2)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P:YYRR(黄圆)×yyrr(绿皱)配子:YRyrF1YyRr(黄圆)F2(填写下表)总结:(1)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2)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数量比是(3)F2中,遗传因子(即基因型)组合形式___种;性状表现(即表现型)有___、___、___、___4种,且比为______。(4)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这样的三角规律来。①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如右图: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②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如下左图: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见上右图:③九种基因型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用F2中两对基因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结果),每种基因型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上表。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为_____)配子YRYryRyrYRYryRyr(1)测交:YyRr(F1)×_____配子:__________测交后代:________(比为_____)(2)实验结果:(见课本P11:表1-2)〖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试验的解释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第二课时4、自由组合定律:(见课本P11)(1)发生时间:形成时。(2)遗传因子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5、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正确选用做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性状进行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提出问题→实验→(解释)→→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而进行的,被称为“假说——演绎”法。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并提出了的概念。(2)等位基因——位于的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性状的基因。如何理解等为基因的概念?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在实践中的应用(1)育种方面原理: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小麦矮杆、不抗病×高杆、抗病矮杆抗病新品种(纯合体)(2)医学实践方面原理: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且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2、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