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知识疏理】一.原因: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2.主要原因: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________”。3.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在________上的外交失败。二.过程:1.爆发:1)时间:____年__月__日;地点:____;成员:学生;2)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____转移到上海。3.高潮:上海的“____”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4.结果:1)__月__日,北京政府罢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职务。2)__月__日,中国代表拒绝在《__________》上签字。三.意义:1.是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是传播民主和科学的__________,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是____________,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与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基础训练】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日本割占中国青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二十一条”的签订。2.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中国共产党;D.农民阶级。3.五四运动的高潮发生于()A.北京;B.上海;C.济南;D.广州专心爱心用心14.五四运动获得胜利的标志是()(1)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2)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3)使民主与科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4)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A.(1)(2)(3);B.(1)(2);C.(2)(3)(4);D.(1)(2)(3)(4)5.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精神;B.民主和科学精神;C.追求真理精神;D.勇于解放的精神。【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是()A.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B.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C.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斗争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废除二十一条”;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区别在于()A.革命的性质不同;B.革命的任务不同;C.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5.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6.五四运动出现了以往运动所不具备的新因素有()(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实际的领导作用;(3)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团结斗争;(4)反帝反封建斗争赢得了彻底的胜利。A.(1)(2)(3)(4);B.(1)(2)(4);C.(2)(3)(4);D.(1)(2)(3)。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专心爱心用心2材料一: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乃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二、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六人官职……五、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三: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1919年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请回答: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斗争的目标是什么?2)“沪上风潮”指的是什么事?3)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专心爱心用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