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1渐进的制度创新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必修1(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下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情分析】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它也为美国、法国、德国等后起的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范本。本专题主要讲述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从高考考查的题型上看,选择题的比例较大,非选择题一般与其他考点知识相联系。强调对西方民主政治特点的考查,淡化对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考查,这是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的典型特点。2008年高考各地高考试题涉及本单元的试题大都考查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比较异同点的试题较多,既强调对西方民主政治共性(代议制)的考查,也注意到了对西方各国民主政治特色的考查,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德国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等。【知识梳理】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权力中心:国王——议会)(一)《大宪章》1.签署的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削弱和加强趋势,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2.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二)《权利法案》1.签署的背景:(1)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采用的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1(2)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和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3)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2.内容:确立了主权,限制了的权力。3.意义:标志着英国的确立;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国王——内阁)1.内阁制:(1)早期的内阁:“光荣革命”前只是充当顾问和助手,“光荣革命”后承担实际职责,权力和重要性随之加强。(2)1721年第一任内阁首相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3)原则: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代议制下民主政体的发展(1)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演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2)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要求夺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王:是国家元首,仅扮演礼仪性的角色。4.首相:实际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5.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知识结构】2【样题精解】1.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32.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B.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D.责任内阁名存实亡〖难点释疑〗1.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1)特点: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