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主备人课时一课时分管领导验收结果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背景,反复朗读,背诵诗歌。2.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3.体会作者矛盾心理及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诗歌。2、体会作者矛盾心理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由作者杜甫导入。(板书课题)二、诗歌背景师补充“安史之乱”的有关情况。杜甫的“三吏”、“三别”三、明确目标四、检查预习一.1.课前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生字词。2.回忆杜甫的有关常识:“诗圣”、“诗史”。二.1.学生读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创作背景。2、记忆“三吏”、“三别”。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并齐读目标。给黑体字注音:逾墙走、戍、老妪、邺城、幽咽强调“戊”“戌”“戍”“戎”的写法五、诗歌朗读1、播放录音2、再次强调重点字音。3、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六、疏通诗意教师引导,解疑。指出重点字词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逾墙走、前途七、整体感知,思考1、文中第一段提到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下文的情节是围绕哪几个字展开的?2、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内容?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八、合作探究1.这首诗似乎是老妇的抒情独白,你能从中读出对话吗?你还能从文中读出其他的“隐藏”吗?2.通过读诗歌,我们读出了老妇人的“苦”,也读出了官吏的“怒”,一一学生给黑体字注音,同桌互批,齐读生字词。注意形似字的写法。1、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2、自由朗读本文。3、单个读,齐读,朗读比赛。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为单位交流,标注出疑难点,班上集体讨论解决。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明确答案后,试着复述故事。明一暗,对比鲜明。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教师引导、点拨。明确:揭露残暴、同情苦难。矛盾心理。九、指导背诵十、作业课外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学生再读诗,读出“隐藏”。表演吏和妇的对话。学生合作探讨,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有感情地读诗。读出深意。熟读成诵读杜甫作品,完成相关习题。小结: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读他的诗歌,我们能体会到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也向杜甫一样,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做新时代的“诗圣”!板书设计石壕吏官吏怒暗揭露残暴对比矛盾老妇苦明同情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