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课题:岳阳楼记(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方法:讨论、点拔、朗读;教学过程:一、展示预习成果,导入课文1、请小组展示预习成果。2、全班交流预习成果。全班交流:对联: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二、熟读课文,明确主旨1、前人文字熠熠生辉,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复备区…………………………………………………………………………………………………………………………………………………2、请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小组合作读,理解以下几个问题。(追问)1、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3、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小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三、品读语言,体悟美感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划)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2.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复备区…………………………………………………………………………………………………………………………………………………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