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3.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4.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课前预习:1.自由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对自己不懂的文言词语,勾画出来。3.上网搜索资料,了解文学流派公安派的特点。了解袁宏道的相关资料。4.了解历朝历代歌咏西湖的诗词名句。参考资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柳浪馆",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他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二、初读文章,自主先学。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突兀()棹()颊()目酣()神醉东阿()王夕岚()石篑()罗纨()夕舂()2.注意下面加横线的字的含义。①保叔塔突兀层崖中②即棹小舟入湖③目酣神醉④花光如颊⑤波纹如绫⑥余游西湖始此⑦艳冶之极⑧粉汗如雨⑨梅花为寒所勒⑩山峦设色之妙3.朗读课文。要求: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读出感情。4.读懂课文,注意不懂词句。三.展示交流:1..本文文笔优美,注意朗读时读出节奏,读出美感。(A)读准节奏,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B)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应读出作者与西湖相遇的愉悦心情。2.划横线的句子,诵读,自由地翻译。3.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搞懂一些重点句子: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②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③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4.介绍公安三袁的相关知识。四、深入研读,点拨升华:1、文中“从武林门而西……则已心飞湖上”,写出了作者非常想见西湖的迫切心情。“即棹小舟入湖”中的“即”也写出了作者急不可待的心情。划小舟入湖以后,作者便急不可待地描写了西湖的全景。“山色如娥……波纹如绫”用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写出了西湖秀美的风姿。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如何呢?“才一举头……初遇洛神时也”,这几句便写出了作者初游时的心情,并且反衬出了西湖的美丽。2、西湖景美,那么何时最美呢?袁宏道认为“西湖最盛……为夕岚”,这几句其实是全文的“纲”,下面的语段都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3、西湖最美丽的时候是春天,而今年的春天尤其美丽。因为雪大,梅花被寒气所抑制,故而形成了梅花、杏花、桃花相继开放的局面。这为下文作者不去看梅而留在西湖观赏景色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留在西湖观赏到了怎样的景色呢?“由断桥至苏堤一带……艳冶极矣”这几句写出了西湖美丽的景色,同时也照应了文章开头的“西湖最盛,为春”。4、白天花开得艳丽,游人也很多,然而作者认为杭州人只知西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