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3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3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3
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章、节第4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课文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二、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生字。肇(zhào)埋没(mò)彷徨(pánghuáng)(2)理解词义。格物:致知:彷徨:修身:清谈:诚意:正心:齐家:袖手旁观:一帆风顺: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三部分(第13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四、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与作者所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2)传统的教育重视格物致知吗?为什么?(3)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需要培养什么精神?(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5)你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2、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论据?找出文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这些论据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讨论并归纳:五、教师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