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出师表》复习教案2教学课题总课时:2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教学准备相关复习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导入二、复习文学常识1、关于“表”:2、作者简介三、合作学习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四、课文内容探究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倾听。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反复诵读文本,小组内互动检测,看谁背得最准确。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组员。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明确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1分钟。2分钟。10分钟。2、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3、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6、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五、小结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报先帝,忠陛下。《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0分钟。1分钟。板书设计出师表广开言路(一)、提出建议严明赏罚寓情于议亲贤远佞(二)、追述往事三顾茅庐寓情于叙临终托孤(三)、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课后反思《出师表》是千古名篇,其衷情感动感人至深。因此朗诵这篇课文应该感情充沛,声情并茂。范读时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读出感情,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当然学生读得较好,非常有感情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把朗诵放在首位,只要读好了,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