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获得教学目标《能量的获得》一节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本节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承上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学生科学地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启下为后面代谢的多样性及生物的演化打下基础。本节在内容上联系如下:动物有多样的呼吸器官,不同的获取氧气的方法,获取的氧气主要用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当然呼吸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接触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明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从而明确本节主题能量的获得。(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3.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4.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一步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做到科学与生活相结合。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八年级下学生已了解有氧呼吸,此节在此应将氧化与供能相联系。而且学生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这就是认知冲突,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但它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呼吸作用的现象。初三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3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认知冲突,导入新课。问题1,早餐吃了吗?问题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温故:七大营养素)问题3,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呢?学生通过预习,容易答出呼吸作用(知新)想一想:呼吸作用和呼吸一样吗?(学生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实质)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即从食物到营养素再到能量的获得问题,引出细胞的呼吸作用,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的实质。达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教学目标。活动2【活动】多样的呼吸器官(呼吸的学习)小组竞赛:说一说动物有哪些获取氧气的方式?(比赛哪组说得最多)学生根据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多样的呼吸器官,教师根据情况用ppt补充,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团队的力量,懂得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讨论,学生自己根据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多样的呼吸器官,达成“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过渡:呼吸获得的氧气去哪儿了?(承上启下,引出细胞的呼吸作用)学生容易回答出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活动3【活动】(三)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概念顺势由学生得出。思考:1、当你全速奔跑200米后小腿为什么会有酸痛的感觉?2、高等植物水淹后会不会马上死亡?长时间水淹后为什么会出现烂根现象?怎样减少损失?学生通过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