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日历》(2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多读、多思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课下注释,掌握本文字词,抓住关键性的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2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学习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写法,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和主题的理解,加深对时间、生命的认识。评价任务:1、采用指名朗读和找标志词的方法,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2、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3.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揭示内容与主题的关系,加深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观察目标3完成情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当我第一次读冯骥才的《日历》时,我不禁悄声吟诵起朱自清的《匆匆》了。可是我觉得,在日子面前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既然日子的色彩和生命都是我们赋予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让日子的色彩显得暗淡,让日子的生命变得枯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一页页日历上,流淌的是时间,被我们撕去的,是生命。但愿,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对时间,对生命,对人生,都会有些新的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了无黯淡侥幸魅力废墟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明确: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概括大意。(1)(第2—3自然段)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2)(第4—6自然段)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3)(第8—9自然段)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4)(第10—15自然段)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3.请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题。明确: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4.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5.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明确: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6.作业(1)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2)请结合本堂课所学,把自己对时间、生命的认识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二.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1)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2)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3)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